Wednesday, June 4, 2008

Avenue Q

從一開始聽Avenue Q的原聲音樂已經好久了。大概是幾乎兩年前從Ya-Han傳給我的第一首歌”There's a fine fine line“和”The internet is for porn“開始,到無法抵擋的聽完整張專輯,曲風簡單但是旋律出色,而且內容極端搞笑辛辣,時不時出現英文的髒話。聽完有讓人大快人心的感覺。上次去紐約爲了看Phantom而錯過,這次總算抓住了來芝加哥巡演的機會,去劇院裏面好好體驗了Avenue Q的魅力。

顛覆傳統的Avenue Q

劇情描述Princeton和一幫住在紐約Avenue Q的年輕人,體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尋找生命中的"purpose"的故事。可以說裏面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甚至每個人都很糟糕-自卑,失業,貪財,好色,一夜情,種族歧視,幸灾樂禍等等等等。但是在這些缺點背後,Avenue Q點破真實的社會,真實的人性。比如"Everybody is a little bit racist“這首歌,就是挑戰聽衆的道德尺度。儘管我們不願承認,但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種族歧視的心裏,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部音樂劇就是要讓你看到我們從小受教育時,老師和大人們所允諾的一個要給我們的和諧和美好的社會其實根本不存在。它用最辛辣諷刺的方法揭漏了人性和世界不完美的一面,又用最幽默的音樂和表演來安慰你,所有這些都沒關係,It's ok。結尾主角Princeton還是沒有找到他的"purpose",然而也沒有幾個人,可以真正的找到人生的purpose。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始終想著“me,me,me”,一個人永遠不會得到滿足,但是幫助他人實現夢想,卻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

最省演員的布偶戲

不知道是不是因爲要諷刺芝麻街,Avenue Q裏面都是用布偶來呈現。本來以爲Avenue Q全部是布偶,看過了才知道只有一半是,有幾個人是真人演的。有點錯亂的感覺。使用布偶而不使用真人,有很多有趣的表現方式:

幾個演員換了一個布偶之後,就變成另外一個。聲音也要有變化,難度的確很大。有的布偶兩隻手都要動,就必須兩個人同時用一個布偶。雖然上半身用布偶來演戲,但是演員的下半身也在演布偶的下半身。比如Lucy這個風塵味很重的女性角色,演員在弄布偶的時候,走路都要扭臀。有一幕是兩個人躺在床上聊天,人下床了,布偶就是頭頂對著觀衆,實現頂視圖的感覺,非常有創意。

專輯當中有一首歌“You Can Be As Loud As the Hell You Want (When You're Makin' Love)”我以爲用布偶表現的話,至少也應該用剪影。結果臺上是兩個人用布偶配合音樂,做出各種姿勢,讓人看的臉紅心跳。美國觀衆簡直太high了,沒看過musical也可以有R級的。這個尺度在國內肯定要被禁了。

“George Bush is only for Now”

終場最高潮的部分,就是在唱“for now"這首歌的時候,唱到所有的不愉快都是“for now”,中間特別插入一句“George Bush”幾乎所有觀衆鼓掌叫好,全場high到最高點仿佛在聽演唱會。而且我感覺眾演員唱這兩個字特別大聲,好像怕觀衆沒聽清楚。他們也不怕得罪台下的共和黨觀衆。畢竟Musical都在大城市演出,民主黨人士還是比較多。等到年底Bush卸任,這個歌詞就要走入歷史,看他們怎麽改。

有誇張搞笑的”Internet is for Porn“,感人的"There is a fine fine line (between love and waste of time)",發人深省的"I wis I could go back to college”還有最經典的“It sucks to be me”都是百聽不厭的好作品。如果不能在現場體驗,强烈推薦這張原聲作品。



開頭曲"It sucks to be me" 裏面的F word被beep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