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0, 2006

2006冬季橫美之行 上

总算完成了旅行,回到了芝加哥。很想乘感觉尚未退去的时候开始写游记,却马上就接着准备几家公司的面试。今天送了室友郭董去机场,回到家里,感觉很空。好吧,没人也好,和当时一样的孤单感-那就是动笔的时候了~!文笔不好,一副副美景请大家多借助图片想象。相册中有更多的各个城市,国家公园和公路的照片。



11月23日 迎接爱车

上午飞机回到LA,终于接到我大大老婆-我的爱车。可怜她积了三个礼拜的灰尘,原来的乳白已经接近泛黄。想起曾经为她洗澡的甜蜜,真是让人心酸。我想反正要开长途回去,就让她看上去拉力赛一点没关系,也比较酷。这三个礼拜车子一直寄放在老妈LA的朋友那里,昨晚也顺便在这伯伯家里过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房间里的一张美国地图,记录他之前用5个月时间,走了美国几乎所有的州,所有的首府,行程大概40,000 miles。很羡慕这种毅力,我想我这辈子大概没机会做这样地毯式的旅行,不过,我想这也不会是我唯一的一次road trip。

11月24日 重回洛城 Los Angeles

谈起洛杉矶,感谢这个城市陪我度过短暂的三个月实习。其实我不讨厌它,它也并非有我所形容的这么不好,首先对华人来说,生活相当方便,气候也好,除此之外,就是糟糕的空气和交通,仅此而已。但是相比芝加哥,他让我感到莫名的孤单。这次再次回到洛杉矶,短暂的停留,我反而不大排斥这个地方了。无论再怎么不爱,相处久了,还是会舍不得。

如果是我自己开车,24日就可以上路了。不过按同行的小叮当要求,没到过西岸总该在洛杉矶稍微做做两天观光客的样子才够本。天气非常不错,我们从上午开始先去了Santa Monica海滩。这让我想起芝加哥的Navy Pier,只是小很多。上面的过山车/云霄飞车也都乏人问津,难得才看见有人使用。面向太平洋,有许多垂钓的游客,又让我想起了旧金山Fisherman Wharf。可惜处在LA,Santa Monica太袖珍。



来洛杉矶当然要去看好莱坞星光大道。星光大道地上的名字十有八九不认识,难得才看到一个认识的名字。中国剧院我感觉还是非常的妖,像聊斋里的风格。不过我们找到了吴宇森的手印。和路边的SpiderMan合照,他戴着面具,我问“Are you smiling?”他说他答应我会在面具里笑。Well, who knows?



接着驱车前往Rodeo Dr,比佛利山庄的超级名店街。与其说去赏店,其实我是去赏车。Bentley, Maserati, Lamborghini, Aston Martin这些怪兽车到处跑。和上次晚上来做比较,白天的Rodeo Dr少了贵气,多了点上海人民广场的感觉。有点失望。不过在B&O的商店有意外发现,看到了三星和B&O合作的天价手机Serene。



入夜,到了LA downtown的Disney Concert Hall。夜晚的灯光配上富设计感的建筑,十分亮眼。本来我在LA就一直没来downtown,去听热狗演唱会的时候,也是很破的地方。这次总归没有错过LA夜晚的精华。隔壁有个很漂亮的灯光喷泉,走近一看是LA水电公司。哦,难怪,水和电都是自己家的。



晚餐,Alhambra的阿宗面线。我一个人之前经常来这里,唯有这次有小叮当陪同。我每次都很想和大陆的朋友介绍台湾各样的小吃,可惜有人不爱香菜。这天晚上点了太多,很撑。

11月25日 罪恶之都 Las Vegas

上午开出洛杉矶,绕过西边的山区,进入加州和内华达州交接的沙漠。今日车程270英里(约434公里)。去过许许多多美国地方,拉斯维加斯是唯一让我感觉能用“奇迹”来形容的城市。当你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烦躁的开车,觉得了无生气的时候,越过一个山丘,突然出现一望无际的城市,如同海市一般-这就是拉斯维加斯。

接近赌城,开车发生了一次险情。因为到处有修路,前面的车子突然减速,我刹车不及,眼看可能撞上对方的屁股了,情急之下拉了手刹车。“叽……”的一声,停稳了,瞬间车子被白烟包围。这是我开车的实战经验中第一次使用手刹车把汽车停住,真的非常危险。

在拉斯维加斯享受四星级酒店稍微那么点酒池肉林的感觉,忍不住再拿起了相机到处拍-HDTV,浴室,水龙头……。第二次游赌城,已经知道该看什么该玩什么。第一要数Venetian的室内威尼斯购物街。里面的人造天空和建筑,会让你感觉身处威尼斯,忘记你其实还在这个罪恶的城市里。Bellagio壮观的音乐喷泉也是经典不可错过的show。经过Mirage的时候,发觉这里人群聚集。问了一对美国夫妇大家在等什么。等了一会,赌场庭园的水池旁开始地震(地没动,只有声音),然后一旁的火山开始喷发,原来就是喷出红色水柱,还挺浪费相机记忆卡容量的。这次也看了Treasure Island的户外表演,挤在人山人海的观光客中等了半小时。后排的白人女生在抱怨前面老墨长太高,肩膀上还坐了个小女孩。演出开始,几个穿着非常sm的女演员开始在海盗船上边唱边跳。后面传来一个白人老爸的声音:“Seriously, I don't think it's good for kids.”这场秀老实说有点让人失望。在回程的路上,体验了一下Vegas的轻轨。还满豪华的,装饰的像飞碟一般。



11月26日 风之峡谷 Grand Canyon

期待已久,总算有机会一游大峡谷。早上一大早参加了报名的旅游团,在一家酒店前等了许久,上了来接我们的van,要载我们去中转站坐大巴。天刚亮,一路都是司机的黑人冷笑话:“How do you call a deer with no eyes?”……“I-have-no-eye deer(dear)!”哈哈哈哈……真好笑。谈笑间突然驾驶座旁边冒出白烟。司机急着检查。原来坐副驾位置的一个乘客,不小心碰到车上灭火器,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中转站拿了早餐,换上大巴,开始睡觉。开发比较好,比较大的南缘South Rim的票已经全部售完,我们去的是大峡谷的西缘West Rim。West Rim在国家公园官方网站并没有介绍。没能去南缘算是一点遗憾,不过,去南缘以后还有机会,没多少人会去西缘看,算是给自己的安慰。西缘有个即将建好的Skywalk,可以让人走上玻璃步道,体验走在峡谷上空的感觉。可惜没盖好,我们白白兴奋了。路上经过了胡佛大坝。游览车只在山上停留了一下。导游稍微带过的介绍了一下胡佛大坝停车场。上次我开车来的时候,停在那里,还拍了不少照片。那是个设计很好的停车场,和岩壁的风格和色彩结合的很好。胡佛大坝的一对大鼻孔依然巍峨的坐落在那里……。



进了印第安人的领地,一路颠簸。最后终于见到峡谷,“wow!”,都说不管照片,电视看过多少次,一定要亲身经历之后,才知道它的宏伟。危险的峭壁,科罗拉多河乖乖的躺在谷底。我觉得我无法描述大峡谷,除非我能免俗的找到“赞叹”“宏伟”“自然界的力量……”等这些陈年词汇之外的形容词来形容它的……大。我们在峡谷上用餐。桌子在非常陡的斜坡上,所有的游客们都不约而同坐在靠谷底远的那侧,因为-太恐怖了,一个不小心人滚下去怎么都救不回来。身边有许多秃鹰飞来飞去。很冷,风很大,但是天气非常不错,本来我以为冬天大峡谷会白雪纷飞的,算是运气非常好。



在印第安人的小摊上,看到了补梦网。第一次知道是因为那部电影。根据印第安人相传,把这个东西放在床头可以捕捉恶梦,上面的珠子会将恶梦吸收。好梦则会通过。我买了一个捕梦网的吊饰,挂在爱车后照镜上。算是总算找到一个满意的汽车挂饰了。



回程运气很不好,碰上了堵车。或许是有意外。来来回回的山路上游览车塞了一两个小时,也算是看到胡佛大坝的夜景了。再回到拉斯维加斯,转来转去找吃的,没想到还是回到了第一次去的时候的那家韩国人开的自助餐。

旅行到这里,结束了第一阶段。没有预料到,一个男人真正的艰辛旅程才要真正开始……

(续)

Saturday, December 9, 2006

2006冬季橫美之行 中

11月27日 灵气之地 Bryce Canyon

男人真正的艰辛旅程?……好啦我是夸张了一点。

早上送走了小叮当,我也出发离开拉斯维加斯,开始一个人的开车旅行。下个目的地是拉斯维加斯东北,犹他州南部的另外一个国家公园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从赌城到布莱斯一共224英里(360公里),路况不错,并不难开,就是一个人开始比较不习惯。沿路许多好的风光,忍不住让人停车拍照,但是下车实在太冷啦,急急忙忙拍了照就钻回车里。进入布莱斯峡谷之前,路上开始出现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有公路旁边的岩壁,还有公路所穿过的石洞。



如果说太鲁阁是台湾的大峡谷,那么野柳大概就是台湾的布莱斯。布莱斯给我的惊喜绝对不亚于大峡谷,而且电视上看多了大峡谷,反而没有悬念了。大峡谷如果说是自然的宫殿,布莱斯峡谷就是自然的雕刻品陈列室,成群的hoodoos(大概翻译成石笋不知道对不对),叹为观止。



布莱斯有许多观景点可以俯视峡谷。走进峡谷Sunrise Point日出点,有个叫Queens Garden,女王的花园的地方,一个高大的岩石,像女王一样俯视着山谷的臣民。这更让我觉得布莱斯峡谷像是台湾的野柳了,简直是野柳女王头的美国版。由于不是旺季,一个人走在空荡荡的峡谷,此刻开始下起雪来,风在岩石中透出呜呜的声音,很像恐怖片的背景音效,仿佛在警告我这个不速之客滋扰了圣地的安眠。



另外一个景点Sunset Point日落点同样壮观,沿着trial往里走,有个叫做Wall Street华尔街的景点。人可以走在仿佛黄山一线天一般的地方,两边都是峭壁,非常狭窄。又很可惜的是,今年五月在谷底发生了小规模的岩石崩落,堵住了通往华尔街的路。行前我就在网上看到相关的封路通知。我走到了发生事故的现场,拍到了和网上封路口处一模一样的照片,有种不远千里赶来赴约的感觉。虽然无法进入华尔街,但是下去山谷的那段九弯十八拐,还带一个要弯腰才能通过的小门洞,就够让人回味的了。到了谷底,再回头仰望背后的石林,我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那种感觉,不是“敬畏”,简直就是“恐惧”了。Bryce Amphitheater布莱斯竞技场是最壮观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石柱林,也是公园游览手册封面照片的拍摄点。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开发的非常好,道路很好。可是由于我下午1点才到,到4点半左右就开始天黑,又开始下雪,我只能快快略过一些地方。后来终于天黑伸手不见五指,看也看不到什么东西,就结束旅程往公园外开。GPS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你看到山路的形状,就算天气不好,也可以让你知道路的弯曲方向。在出布莱斯峡谷的路上,发生了开车的第二次险情。GPS显示前方有个U型弯,我当时车速大概45英里(72公里),想说距离差不多可以减速转弯了,刹车却突然失灵,汽车没法停下,我就这样滑到了路边雪堆里。后来我分析,是迎风坡,雪比较厚,所以刹车失灵。本来害怕我的车会被困住,还好很容易就倒了出来。我非常庆幸发生了这个小意外,首先我的前后方圆百里没有别的车辆,如果车多可能就会撞上对面的来车;第二,这次经验,为我隔天去丹佛的道路上,做了最好的心里上和技术上的准备。

住的地方是个小汽车旅馆Bryce Canyon Pine,和布莱斯峡谷游人聚集的Ruby's Inn旅馆区有点距离。不是旺季,旅馆非常冷清,大概只有我和另外一间房间有人。到餐厅吃晚饭,只有我一个,慈祥的美国大妈问我要吃什么,点了一份牛肉汉堡,让我有种寄宿家庭的感觉。垫餐桌的纸印着犹他州南部所有的景点和国家公园。由于地形独特,这个区域奇奇怪怪的自然景观简直是探索不尽的。最让我可惜的是没法去犹他东南部的Monument Valley纪念谷,就是西部电影中常常出现的沙漠中的三座矗立的大岩石山。太偏远了,只能放弃。如果有机会,应该找个夏天,走完这些国家公园,包括大峡谷,锡安,布莱斯,拱门,峡谷地等。

11月28日 最长的一日 Bryce Canyon - Denver

这一天是整个旅行中最艰难的一战,也是路上风景最好的一段,天气阴晴不定。从布莱斯到丹佛,567英里(912公里)。

早晨起来,发觉外面积了一夜的雪,已经全部变成白色的世界。和打扫房间的阿姨聊起来,她说,Wherever you drive to, be careful.“无论你要开车去哪里,请小心。”

离开布莱斯峡谷,加了油,上路。天气不是很好,开过犹他州的一个个小镇,路上积了一些雪,而且还在下。有了昨天的滑行经历,今天开车格外小心,不敢大意。进入一些犹他州的小镇,意外在公路旁发现了一个州立公园,忘了它的名字,但是在雪景的衬托下,仿佛银镜一般。停车拍了照片,那真的是非常难得的景色。



总算上了70号州际公路,本来以为开上高速之后路况会变好,谁知道是一样糟糕。有几次我的车子在公路上好像有些微打滑的征兆。经过长途的驾驶,我总结了一些雪天开车的法则:慢速行车;刹车千万不能踩死,一踩死肯定失控,一定要点式的踩;保持车距,这样你的车或别人的车发生状况,才有足够距离应对;不要用cruise control,脚不离油门,对车子才有比较好的控制和反馈;时刻警觉,双手不离方向盘。



开入犹他和科罗拉多交接的地方,天气又稍微转好。那段路风景非常优美,岩石颜色的变化,奇形怪状的山谷,偶尔爬上山路之后,出现一望无际的远景,让人心旷神怡。



进入科罗拉多之后,天气又开始变坏。科罗拉多是个以多山出名的州。前年来滑雪的时候,我和美国同学开过弯弯曲曲的70号州际公路,就处在科罗拉多河开出的峡谷中,再加上红黄绿各种颜色的植物,简直就是风景挂历里的图片。可惜我这次旧地重游,已经开始天黑,又下暴雪。我觉得这真的会是我一辈子难忘的开车经历-本来弯弯的路就很需要警觉,汽车挡风玻璃上开始结冰,雨刷也没有用,能见度非常低。必须开远灯才能看见稍远的转弯,幸好有GPS的路线图。路上的标线完全看不见,两线车道变成一线,每部车子都紧紧接着前面的车子尾灯,压着前面车子开出的雪中临时道路,时速大概只有20到30英里左右。就这样开了好几个小时,那真的是生不如死的等待。本来天气好开80英里的时候,GPS显示还有400英里,我想好吧,再开五小时,后来天气开始变坏,我开40英里的时候,还剩下200英里,我想怎么还要开5小时?等我时速只有20英里的时候,剩下100英里,我快发疯了-怎么还是五个小时?!我到底有没有在前进啊?~真的是很大的心里折磨。幸好小叮当早先回去了,不用和我一起受这种天气的累。

幸好总算接近丹佛了,路开始直了。但是由于过于大意,城市里很多车子滑到路外面。想当初在山里那样艰苦的环境,大多的车子都撑下来了,结果在城里,路大又直,驾驶人反而过于自信了。我有幸没法成为他们的一员。其中有部小客车,栽到路边,整个翻到。我到了订好的旅馆,已经晚上10点多,松了口气总算可以休息了。当时我的爱车已经积满了冰雪混合物!门一开,碰的一声,一堆雪和冰从车门上落下。睡前关注天气预报,新闻里的头条消息就是丹佛大雪纷飞,刚才经过的路上看见的小客车上了镜头。我的旅行从今天开始,要忍受17华氏度的低温(-8摄氏度)。我本来计划在丹佛多留一天,可以在丹佛和附近的旅游城市Colorado Spring看看,但是天气这么坏,我在考虑是否要早点离开。

11月29日 雪中丹佛 Denver

决定了,既然来了丹佛,就算再冷也要看一下。再说天气不好也不宜开车。睡到8点,想快点起来,不然到下午马上又要天黑了。急急忙忙出门,发觉我哪也走不了-由于昨夜一夜的大雪,我的车完全被雪覆盖。旁边有人用专门的雪铲清雪上的车子,我没有雪铲,就和旅馆的人借了只扫把。稍微把雪扫的差不多了,发现更糟糕的是挡风玻璃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粒。刚才看到旅馆内的一帮印度人借热水去熔化车上的冰块,我就效法他们用两个瓶子装了热水,瞬间挡风玻璃上就全清晰了。



车子开上高速公路,由于昨天的大雪,大家还是开的很慢。一部SUV滑了180度,停在路边,让整个高速公路车速变的很慢。汽车挡风玻璃又开始结冰,雨刷是怎么也刷不掉冰的。小部分区域看不清楚,但只能忍耐,幸好丹佛市区很快就到了。

丹佛16街是一条购物街,和上海南京路差不多,来来往往的免费shuttle3到5分钟就有一班,很方便。非常特殊的是,虽然靠右行驶,这些shuttle bus都是驾驶座在右边,大概是为了方便注意乘客上下车吧。我在纪念品商店买了明信片。这里好像是韩国人聚集的地方,连续走了两家纪念品店,都是韩国人开。找到一个food court吃中饭,也是看到韩国人卖的汉堡。由于我的手机充电器忘记在LA第一天住的地方,又很早就想换门号,我就想不如乘这时候去办一只。比较一下V和C两家服务商,就速速办了一只。想起来很好笑,竟然跑到丹佛去办手机。和手机sales聊起天气。丹佛号称全美国天气算数一数二的阳光最多的城市,我一来怎么就遇上大雪?他说,对,明天天气就好了……sign。


紧邻的是Civic Center Park,旁边是Colorado State Capitol科罗拉多州议会大厦。根据游记上说,这是一个必看的景点,可以仰望丹佛天际线。进入完全免费,游客可以随便游览,里面简直是金壁辉煌,黄金打造。可惜楼上阳台由于安全问题关闭,又是遗憾一件。我怀疑我走的不是议会大厦,就到公园对面同样宏伟的建筑去看看,一进去就开始安全检查搜身,警卫告诉我议会大厦是我刚去那间没错,这里是法院。



顺道绕到了后面的Art Museum,和LA的Disney Concert Hall很像的一个现代建筑。还有一栋富于童趣的丹佛图书馆大楼。我在图书馆借了台电脑上网,订了后天大后天堪萨斯市和圣路易斯的住宿。





回旅馆路上,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我的mp3播放器,告诉我硬件出错,要重新格式化。我里面有5个GB,本来号称可以从LA一路听到芝加哥不重复的mp3全部化为乌有。这件意外对我往后的路又平添更多挑战-没音乐怎么开车啊?

(续)

Friday, December 8, 2006

2006 冬季橫美之行 下


11月30日 寂寞公路 Denver - Kansas City

因为知道早上肯定又要铲车上的雪和冰,刻意早了一小时起床,同样装了两瓶热水准备处理挡风玻璃上的碎冰。这时出现一个白人小哥上前阻止。他说,“No no no,这个不能用热水。”先问我是熟悉摄氏还是华氏温度,我说都行。他说因为今天在冰点以下,如果加热水的话,会“蹦!”,马上结冰。还说“相信我,我在这里住六七年了。”我想我好歹也是在冰雪城市芝加哥混的,只是雪中养车经验不足,竟然被丹佛小子指教。不过真是要多谢高人的解惑,难怪昨天路上开车挡风玻璃会结冰,怎么能听印度人的呢?这位高人递给了我一块雀巢巧克力的瓶盖,他说这是他能找到的拿来铲冰的最好工具了。我接下这铲冰宝物,还来不及道谢,高人说完话瞬间行车而去,消失在远方。


铲了冰,车窗清晰了,高高兴兴上路。谁知没走多久,难题又来了-尘土。未融的脏雪混杂大量的尘土,从超过我的货柜车后轮喷上来,啪啦啪啦,一阵一阵,我的挡风玻璃已经全是灰尘,偏偏雨刷水又结冰无法喷出,雨刷一刷又把灰尘带到整个挡风玻璃上。没办法,只好停车擦窗户,又不能用水,吃了苦头。

这段路从丹佛Denver出发,跨越半个科罗拉多州和整个堪萨斯州,到达堪萨斯市Kansas City,603英里(970公里),天气很好。今天横越堪萨斯州,所看见的风景和科罗拉多犹他那里比起来就平凡很多了,与我想象的差不多,黄色的大地,平原,少许的丘陵地。好处是路很好开,又大又直。自从到丹佛开始,就一直关注天气。卫星云图上显示我开车的这几天,有一片白色的暴风雪带正在横扫美国大陆,就刚好是从我开车的路线扫过去。天天看卫星云图观察它的动向,很有战天斗地的感觉。不过好在它不用停车睡觉,我让他跑在我的前面,才好走一些。引用小叮当所说-要和大自然融合相处。


今天广播里传来一首歌,有个男的诉说他去了波士顿,爱上波士顿,又去了丹佛,爱上丹佛,再去了洛杉矶,爱上洛杉矶,“I asked her to come,she said ‘No, why don't you come home for me。’”-谁知道这首歌歌名的请告知我,非常感谢。由于所有mp3报废,根据昨天电话中郭董的建议,把所有能唱的歌列下清单,一个个唱,仿佛任务一样,就不会睡着了。昨天brainstorming脑力激荡之后写下了将近40首歌名,囊跨高中大学时候感人肺腑的张宇熊天平等。唱完一首,吃一点东西,喝饮料,玩玩GPS,整个list唱完不知不觉我开了200英里了~小时候凭一张纸一枝笔就可以打发一个下午,这种自娱自乐的天性还是没变。

我一直没有尝试过一个人旅行。这次体会到这种感觉。虽然孤独,但是好处是自己可以自由选择想去的地方。想停就停,想走就走。

12月1日 末日车阵 Kansas City - St Louis

上午想看看堪萨斯市,查了旅馆里的黄页。其实堪萨斯市是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开车到市区转了一下,绕到著名的Nelson-Atkins博物馆,可能是没开放,非常冷清。堪萨斯市大多房子都是棕色系,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规划成同一色调。走马看花之后,我决定早点出发开往St Louis,那里才有我所真正期待已久的东西。今天这段路248英里(399公里),如果上午出发应该中午就可以抵达St Louis。经过前几天的洗礼我想这段路应该已经不足为惧。谁知这竟然是最倒霉的一日。

天气很好,路上有少许积雪开始融化。许多车子,尤其是大货柜车,滑到路旁,困在高速公路旁的斜坡上无法动弹。我没有目击意外,但是经过很多不幸栽倒的车子,大概每开2到4英里就能看到一部。我想到热狗十三天使的歌词,“啊~又是一个掉了~唉~真的太惨~”我也不敢大意,有了前几天的经验,我知道什么路面可以快,什么路面必须小心。


顺利开了1小时,突然前面的车子停下了,塞起了长长的车阵。等了十多分钟一动也不动,我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塞车,就熄火,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我在车里吃牛肉干,吃零食。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车阵一点也没有动。我猜想是前面有个大货柜车发生意外,说不定整个货柜横在马路上也有可能,或许现在有人正要调动吊车去吊。我再怎么能够打发时间也没法在车里坐这么多小时。有的车子借旁边的小路掉头往反方向开回去了。我决定下车,走到车阵的最前面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种场面就好像电影独立日ID4,彗星撞地球或者世界之战War of the world一样,公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阵,全部卡在这里。几个卡车司机,在一旁抽烟聊天。我走了大概有两三百米,地上的雪水把我鞋里都弄湿了,如果这个时候车阵动起来了,我就必须快速冲回去发动车子。但是眼前还是长长的车阵,看不到头,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只能作罢往回走。很多司机看我走回来,问我前面发生什么事,我说太长了,看不到……回到车上,就这么开始睡觉,到了下午三四点钟左右,喇叭声把我叫醒,车子缓缓开始动起来。我急忙发动引擎,继续上路。我在这个地方停留了将近4个多小时。


傍晚的时候,想下高速去路边的麦当劳吃点东西。这时天基本上黑了,交流道很多来来往往的小客车大货车SUV在旁边堆满雪的道路上来来回回。有一部小客车阵亡在三岔路中间的雪堆中,里面的人早就弃车了。一部货柜车轮胎陷入雪中,一帮人围在那想帮忙解围。就这样,去麦当劳的路被堵住,我只能掉头到加油站便利商店买吃的。当晚我吃了两块非常难吃的饼,甜的让我快吐了。

只有400公里的路,却花了一整天时间在公路上。总算到了St Louis圣路易斯,车子停靠在旅馆的停车场上,由于雪很厚,又结成冰。我的车差点倒不出来,轮子在空转。一个路过的小黑来问我,远处楼上的窗户也有人问我是否车子卡住了。幸好有人帮忙,才脱离了困境。

12月2日 心中的拱门 St Louis Gateway Arch - Chicago

今天起了一个大早,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圣路易斯拱门。我对他的敬佩要是从高中的时候玩PC的模拟城市说起,圣路易斯拱门是做为一个奖励建筑,让玩家放在自己的城市里的。看到实际照片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个想象出来的纪念碑。这个让人赞叹的建筑,本来可以做为世界知名的景点的,却鲜少人知道,或许因为圣路易斯本身就并不是个十分重要的城市。

柜台是一个微笑可以融化冰雪的白人小姐。她问我要去哪里,我说Arch(阿克),她说是Arch(阿曲)吗,我英文还真烂啊。从她那里拿到了一张圣路易斯观光路线图,离开旅馆出发,远在高速公路上就能够遥望拱门的轮廓,心里非常期待。它比附近的高楼都要高许多,成为圣路易斯天际线的一部分了。


找到拱门下的公园停车场,刻意将车子停到顶楼拍照,风景和天气都很好,可惜车子太脏了。漫步到拱门下,它的高大让人叹为观止,让人非常想知道是怎么盖起来的。


拱门底下是Jefferson National Expension Memorial杰佛逊国家开拓纪念馆。里面有电影院放映电影介绍拱门是怎么盖起来的-从两边开始打桩,一块块三角形的网上钢筋部件往上堆叠,施工平台慢慢抬高,最后在上面接合起来。难度非常大,必须非常精确。始于1962年,1965年结束。拱门的用意是纪念美国的西进运动,所以拱门面跨南北,朝向东边和西边,是一个纪念这场为美国带来繁荣与安全,又给北美原住民带来苦难的西进运动的标志。纪念馆里有个展示当时西进运动的展览厅,介绍Lewis and Clark刘易斯和克拉克的旅行,印第安人和各种各样早期美国西部殖民开发的生活景象。入口处有一尊杰佛逊总统的铜像,面朝西方。有个工作人员阿姨向我解释这是模仿他的真人大小,大概几岁几岁时候的样子。我却问了他一个很幼稚的问题:“What did he do?他做了什么事?”她说,呃,首先是独立宣言,后来杰佛逊总统以每亩地2分钱向法国人买了路易斯安那Louisana区域,等于现在大半个美国中部。但他并不了解自己到底买下了什么,就派刘易斯和克拉克前往探查。刘易斯和克拉克一路向西,同时要面对自然的残酷和不友善的印第安人,历经万难,终于到达了太平洋,历时3年-西元1803-1806。他们带回了许多珍贵的旅行记录,为西进运动做了巨大贡献。Well, ok,我就把这个拱门当作迎接我从西部回来的吧。……说故事阿姨把我从幻想中唤醒,她笑说她每次讲给小朋友听他们都不耐烦,我是不是也听不下去了。


拱门底下有轨道车可以把你载到拱门顶上。之前有人和我说的时候我就很想知道这个电车到底是怎么上去的。里面是有一排很小的类似缆车的cell,每个小室可以容纳最多5人,不过一般不会坐满。非常恐怖就好像太空仓一样。从底下直接把你拉到拱门顶。顶上空间也不大,稍做装修。开了几个很小的窗户,让你可以俯视整个圣路易斯和密苏里河。



返回芝城

结束圣路易斯拱门之旅,下一站就是此行的终点-芝加哥。圣路易斯到芝加哥294英里(473公里)。 最后一段路路况天气都很好,只是接近芝加哥的时候,城里车多,开车又凶,和LA一样。习惯大路的我开的心惊胆战。终于回到芝加哥的家里,倒头便睡,心中一股畅快淋漓的感觉,总算结束了这躺旅程。